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边疆学研究

  • 近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汪洪亮;

    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上百年历程。晚清时期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较为零星和松散,民国时期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成效显著,出现了各级各类“有组织的科研”机构,推动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科学化和学科化进程。新世纪以来,中国边疆研究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呼声渐高。当下中国边疆研究的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特别是要尽快成立中国边疆学会或中国边疆研究会,建成交叉学科门类下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

    2025年03期 v.57;No.31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的西北实践——以清代伊犁旗学为中心的考察

    袁剑;李一明;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清代的边疆治理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历史环节,并在诸多方面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经验参考。十八世纪中叶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在西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兴办旗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清代西北地区的历史背景,系统分析了兴办伊犁旗学的相关举措,认为其不仅沿袭了其他地区旗学,诸如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传统,而且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诸如进行俄语教育等自身的特点。在清代的实践中,伊犁旗学的设立不仅解决了八旗子弟的教育问题,还有力地推动了清朝内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和谐共生,助推了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巩固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统一,但与此同时,清代伊犁地区的旗学培养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与滞后性,存在培养人才过少、课程体系落后等问题。总体而言,伊犁旗学的发展变迁,是清代边疆治理实践在细部的具体呈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清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年03期 v.57;No.314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论清朝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韧性特征——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为中心

    马周睿;

    清朝治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初期,采取编旗设佐、划分旗界、册封官职等措施。康熙朝以后,朝廷允许内地民人进入该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清廷及时调整行政建置,设立归化城厅、托克托厅等五厅处理蒙汉交涉事务,推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形成嵌入式互动发展格局。晚清时期该地区的治理出现新的境遇,清廷调整治理重心,从七厅改制、清查土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当地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内地行政建置一体化,提升中央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清廷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一体化治理,统筹考虑边疆和内地的整体治理格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韧性,为今天的边疆治理积累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2025年03期 v.57;No.314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语言国情研究

  • 跨国公司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

    张治国;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它们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目前,关于跨国公司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为此,文章做了跨国公司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等理论研究的基础梳理工作。首先阐明跨国公司的语言使用概况,如语言在跨国公司的属性以及跨国公司的多维分类、人员结构、沟通网络和交际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然后探讨跨国公司的语言政策学理,包括主要内容、学科属性、基本特点、社会影响和所遇挑战。文章旨在促进我国学界对跨国公司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的理论探讨,同时,也可为我国跨国公司在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最后,文章还为中资跨国公司提出了四点研究启示。

    2025年03期 v.57;No.314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法语国家组织语言政策研究

    栾婷;

    法语国家组织成立50余年,其语言政策历经了以法语为工具、以推广法语为主要目标、以语言多样性为重要理念的变迁。当前,法语国家组织语言政策丰富多样,既有涉及法语本体规划、地位规划和习得规划的直接法语政策,也有关照其他语言的间接法语政策,还有基于法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政策。研究发现,法语国家组织的语言政策有如下四大特点:一是注重法语的区域性发展和领域性应用;二是基于语言多样性来推广法语;三是基于成员国和地区的语情来制定行动目标;四是注重以语言促进其他领域的合作发展,又通过领域合作促进法语使用,保持法语活力。了解法语国家组织的语言政策,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做好中文国际传播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57;No.314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哲学研究

  • 论信念与至要信念

    江畅;李哲;

    信念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适应人类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要求而逐渐产生的极其复杂的特有心理现象。信念是基于看法、观点或观念形成的对它们的坚定确信。作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精神要素,信念既是心理能量,也是心理定势。作为观念,信念与其他观念的区别在于它是人自觉地确立的。人的信念是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作为精神系统主要因素的至要信念。至要信念本身又是一个由作为基础的主导观念信念和作为核心的最高理想信念构成的系统。至要信念是人的真正精神支柱,在精神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也发挥着维系人类之为人类、促进人类朝着美好方向进化的根本性作用。

    2025年03期 v.57;No.314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话语理论

    方辰;王雨辰;

    20世纪60年代以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机制日趋隐蔽化与复杂化。随着技术革命、文化工业与数字媒介的深度介入,话语不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成为权力斗争与主体形塑的核心场域。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决定论的单一叙事,通过话语理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的当代路径。阿尔都塞通过意识形态质询机制揭示了主体建构与话语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佩肖延续这一进路开创了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微观政治路径;哈贝马斯以普遍语用学重构公共领域的话语伦理;拉克劳、墨菲通过解构阶级本质主义开辟了激进民主的话语政治空间。总体来看,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话语理论既折射出西方左翼思想应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理论自觉,也暴露出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深层偏离。

    2025年03期 v.57;No.314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算法传播的文明价值及其表达体系构建

    万欣荣;韩茜;

    算法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强势崛起带来有关“传播技术与文明变迁”传统研究的范式变革。迈入数字时代,算法传播具有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助力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价值。中华文明的现代话语体系构建要求算法传播应建立自身的文明表达体系,为世界治理提供富有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中国方案”。这具体表现为:构建开放包容的算法传播框架,重塑人类文明发展的国际秩序;充分利用丰富的算法传播资源,抓住人类文明转型的时代机遇;规避价值对立的算法传播风险,消解人类文明交往的冲突隔阂。从人类文明史视域深思,“人类文明将向何处去?”不仅是对当前算法传播发展路径及其影响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的追问。

    2025年03期 v.57;No.314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哲学治疗的理性原理与实践方法——基于爱比克泰德哲学治疗思想的研究

    杨玉昌;

    随着当今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精神心理问题的急剧增长,基于理性的哲学治疗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和争议,亟需从思想根源上加以澄清和解决。从历史上看,最早明确提出哲学治疗的理性原理并进行实践的当属希腊化时期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作为该学派一个代表性人物,主张首先区分在人的权能之内的事情和不在人的权能之内的事情,然后通过一种平等对话将人的思想从后者转向前者,由此使人摆脱困扰,获得自由。当代哲学治疗继承和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哲学治疗思想,肯定人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获益,强调哲学咨询中互为主体的平等对话本身就具有哲学治疗意义。我们应当利用和借鉴斯多亚学派的哲学治疗思想,深入探究哲学治疗的理性原理与实践方法,推动当代哲学咨询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人类生活的需要。

    2025年03期 v.57;No.314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法学、经济学研究

  • 跨境犯罪共同法治:政治本质、差序格局与整体行动

    周建军;曹渝;

    跨境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分层诠释指明了跨境犯罪范畴的利益基础,决定了跨境犯罪治理的利益旨趣,奠定了跨境犯罪治理的政治本质和共同法治要求。源于边地社会的自然基础和差序格局,跨境犯罪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异化问题。为此,跨境犯罪的共同法治要从跨境法益及其共同命运的政治基础出发,尊重跨境事务的自然属性和需求,反映各方的合理利益,控制优势权力的滥用,通过信任、交往和法治的方法,抑制跨境犯罪的发生,共同惩罚犯罪人,保障合理的跨境需要和利益,不断改善跨境犯罪治理的政治基础、法治进路和程序理性。

    2025年03期 v.57;No.314 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三维法律理论下数据跨境流动壁垒的成因与消除

    朱沁;

    基于目前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的复杂性,以三维法律理论中包含的“价值-规范-事实”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目前来看,数据跨境流动壁垒存在于价值层面的认知差别、国际间规范规则的差异以及事实层面上意识形态的区别。上述壁垒背后的成因在于经济利益与安全风险双重价值追求上的不平衡、自由流动与强力保护构成的规范冲突、主权博弈与具体国情间促成的事实差别。为了消除数据跨境流动壁垒,需要以整体主义为视角重视经济与安全的价值、以本国国情为依据实现保护与效益的规范统一、以国家责任为基础推动协作与发展的事实演进。

    2025年03期 v.57;No.314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外部条件对国有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陈予涵;张国胜;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提高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面临着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因此,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研发和供给能力,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聚焦数字时代下国有企业在高质量数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运用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有企业的数字创新质量是否更高,并从外部条件视角分析其原因。研究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数字创新质量更高,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外部资本获取、外部监督、外部市场压力是国有企业数字创新质量更高的重要外部条件。此外,国有企业的数字创新质量在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竞争程度不同的行业中具有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加深数字经济与传统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以及企业经理人评价体系,发挥国有企业数字创新优势,提高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该研究丰富了国有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带动效应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3期 v.57;No.314 1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教育学研究

  • 教育反哺:子代高等教育获得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李锋亮;万洋;焦佑希;

    探讨子代高等教育获得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为协同推进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经验支撑。基于教育反哺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2022年数据,实证检验子代高等教育获得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子代高等教育获得能够正向增进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及应用双重机器学习进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显示,子代高等教育获得可以通过数字鸿沟弥合与社会网络联结的渠道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3)异质性分析揭示,子代获得高等教育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效应在女性与城市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且该效应随子代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而增强,但在教育流动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育反哺的理论内涵,亦为运用教育力量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5年03期 v.57;No.314 12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价值诉求、核心理念与推进路向

    陈晓雨;

    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既是展开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之举。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打破时空壁垒,重构教育公平、包容的底层逻辑;培育数字公民,推动人力资本与国家发展的两相协调;发展数字学习空间,参与构建全球终身教育共同体。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聚焦数字文明的深度阐释,深化学习型社会的实质理解;响应数字中国的战略规划,破解全民终身学习的结构难题;优化教育生态的构建,确保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行稳致远。面对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急迫性的凸显,当前我国亟须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基础设施技术普惠范围;建设数字大学,完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激活数智动能,推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供给;强化法律规制,营造技术赋能的安全学习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全球数字终身教育治理体系。

    2025年03期 v.57;No.314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文化研究

  • 狂欢与民间社火当代传承的动力机制

    王廷信;周蓉;

    社火借助狂欢动力为民众提供了凝聚力量、激励生命的仪式和艺术载体。它是由民众自我创造、自我欣赏的精神和行为构成的,是以民众集体狂欢的姿态呈现的。传统社火因与现代社会既矛盾又相需求的“纽结”关系而构成社火迈入现代的深层原因。相沿成习的民俗规约、民众狂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社会治理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支持着社火迈入现代。由狂欢特质所引发的一系列组织和运行机制是社火延续至今的具体原因。社火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仪式性和艺术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就仪式性而言,社火让民众在主动参与中享受价值;就艺术性而言,社火已由传统的面向神灵的祈报模式转化为象征人们自身精神力量的艺术享用模式。人们运用民间智慧组织与运行,使社火演化为民众自觉创造艺术的重要载体。

    2025年03期 v.57;No.314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全国语用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期语用学研修班在我校举行

    <正>5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语用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期语用学研修班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举行。来自广东、湖北、江苏、上海等地近70名语用学专家、学者、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会,共同探讨语用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5月17日,开幕式在我校西边中心报告厅举行,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黄瑛主持。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飞致辞,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强调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和国家语言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期待推动语用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创新。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冉永平致辞,阐述当前语用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倡导探索语用学研究的特色发展路径。

    2025年03期 v.57;No.3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正>5月29日,值此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地区代表处、《地理学报》编辑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共同承办,重庆市地理学会、四川省地理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西藏自治区地理学会协办。研讨会重点聚焦地理分界线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并结合西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多样的自然社会环境,探讨学科发展前沿,交流学术创新成果,促进西南地区地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了100余人参加会议。

    2025年03期 v.57;No.31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投稿规范及要求

    <正>本刊对投稿除有注重文章思想性、学术性、前沿性、当下性及现实针对性的总要求外,对引言和参考文献有如下规范及要求:1.引言:投稿文章必须有“引言”。应在论文开端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突破和意义。2.参考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以页下注的方式按引文出现次序每页重新编号标注参考文献,具体著录格式示例如下:(1)专著: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

    2025年03期 v.57;No.314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